特色技术
领先技术
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指内镜下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微创技术,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首创并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择期诊断性手术或根治性手术。ESD的主要目的是对早期消化道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次性完整切除一定面积表浅病变的优点,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2.经口内镜下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是指经口之后内镜在食管下段至贲门处建立隧道,把食管下括约肌完全切开,主要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POEM手术的特点是没有皮肤切口、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最大的优势是能基本保留完整的食管生理功能,术后的反流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POEM微创手术的开展,不仅大大克服了传统治疗疗效不确定性,且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优越性。
3.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是指内镜下将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完整挖除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是适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的治疗。
4.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5.消化道肿瘤光动力治疗:主要以特定能量的稳定激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产生细胞毒性,靶向破坏病灶为机理,从而对于消化道肿瘤进行局部杀伤治疗,起到良好的姑息治疗效果。是针对不能内镜或者外科手术切除消化道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手段。
6.胆道肿瘤射频消融术:是在原有ERCP及胆管镜基础上的一种延伸技术,旨在通过十二指肠镜活检孔道引入RFA探头到达相应的目标胆管狭窄位置并进行消融治疗。胆道射频消融是一种很成熟的内镜技术,已经在国外开展10余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7.胆管镜下激光碎石:旨在通过胆道镜的活检孔道引入激光探头到达相应的胆管巨大结石位置进行激光碎石,激光碎石是一种很成熟的内镜技术,为不能内镜下取石的胆管巨大结石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微创治疗的选择。
8.ERCP逆行胆囊取石术:在原有ERCP基础上,通过胆管镜直接逆行通过胆囊管进入到胆囊内,进行灌洗泥沙样结石或者通过专用小网篮取出胆囊内较小结石,或者首先在胆囊颈部至乳头预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待胆囊管充分扩张后,在使用胆管镜经支架进入胆囊内取石,是一种纯经自然腔道取出胆囊结石的微创治疗技术,诊治实现了无创的目的。
9.超声胃镜引导下合并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通过超声胃镜精准引导下穿刺目标曲张静脉,经超声胃镜穿刺针置入弹簧圈封堵分流道从而避免后续组织胶注入后出现异位栓塞可能,是对于原有胃静脉曲张合并分流道治疗方式的一种补充,以预防发生异位栓塞的风险,消化科在省内首次开展该项目。
10.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将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后,以适当的速度注入适量的栓塞剂,使靶动脉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使用抗癌药物或药物联合微粒、微球进行栓塞可起到化疗性栓塞的作用。最多用于肝癌的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或肝动脉插管化疗灌注。
11.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介入放射学治疗技术。它是以颈内静脉为穿刺入口,将导管经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插入肝静脉并在X线的导向下由肝静脉穿刺进入肝内静脉内,在扩张两者间肝实质通道后,植入支架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人工分流通道,使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到下腔静脉,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的目的。
12.EUS引导下胰腺占位穿刺术(EUS-FNA):针对位于腹膜后的胰腺占位,EUS经胃或者十二指肠可以直接探查胰腺,在实时超声引导下采用专用的穿刺针穿刺胰腺占位,对于获取的组织进行细胞和病理学检测,从而为进一步诊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3.EUS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US-BD):针对ERCP术中乳头插管不成功的病例,或者胃肠道改道术后普通内镜无法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的病例,通过EUS引导下经胃或者十二指肠直接穿刺扩张的胆管并进行进一步干预(支架引流、取石、置入导丝等),是一种先进的诊疗技术,是对于传统ERCP的一种补充。
14.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脓肿支架引流术:针对有症状的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或者胰腺脓肿等病理,EUS实时引导下可以经胃/十二指肠壁放置支架从而建立通道进行引流或者进一步清创处理等。
15. EUS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EUS-GJ):针对胃出口梗阻的患者(幽门或者十二指肠梗阻),通过EUS引导下直接穿刺梗阻远侧空肠,并置入双蘑菇头金属支架,从而在胃与空肠之间建立通路,采用更加微创的方法起到与外科手术相似的效果。